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加速一体化与企业“出海”战略的实施,跨境电子签名市场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据研究机构Precedenceresearch最新调查显示,2024年全球电子签名市场规模为86.5亿美元,预计到2034年将达到2384.2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39.3%,其中亚太地区的复合年增长率最高。

加速出海 跨境电子签名市场迎新机遇
当前,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加速全球化布局,通过设立海外分公司、工厂进行全球扩张,业务足迹已遍及东南亚、非洲以及拉丁美洲等新兴市场。在这一生产力出海过程中,跨境合同和劳务协议的签署已成为企业运营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与此同时,伴随着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尤其是在疫情的影响下,全球消费模式悄然转向线上,企业对安全、高效的在线交易及文件签署的需求呈现出激增之势。
据相关数据统计,2024年上半年:中国可数字化交付的服务进出口规模达到了1.42万亿元,跨境电商进出口1.22万亿元,增长了10.5%。
传统的线下签署方式不仅耗时费力,而且难以满足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因此远程线上签署,尤其是跨境电子(跨境签),成为了企业之间快速、高效推进业务的必要手段。
此外,电子签名技术的进步也为企业提供了更多保障。跨境签不仅提供了更为便捷的签署方式,还通过技术手段(如加密和身份验证)确保了文件的安全性和法律效力。
法律、技术——电子签名的跨境互认面临挑战
尽管跨境签市场前景广阔,但要想实现安全高效的跨境签名需要解决跨境数字身份和电子签名互认的问题。而当前电子签名的跨境互认仍面临着法律、技术等多重挑战。
一方面,跨境电子签名的法律环境是一个复杂而多变的领域,不同国家和地区对电子签名的法律框架、合规要求和认可程度存在显著差异。
目前现有法律规范缺乏互认的落地性规定,据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的调查显示,尽管美国、俄罗斯、新加坡、日本、韩国及我国等多个国家都在电子签名相关立法中明确承认了电子签名的法律效力,但在跨境电子签名互认方面,各国的法律尚未给出明确的指引。这些立法中缺乏针对如何实现跨境互认的具体规定和实施细则,导致电子签名的跨境互认在实际操作中难以有效落地。
此外,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体系对电子签名效力的法律规定并不相同。例如,欧盟的eIDAS对高级电子签名提出了严格的技术和安全标准,而在美国,E-SIGN法案则较为宽松。这种法规上的不统一,增加了企业跨境签署的合规难度。
另一方面,电子签名技术标准的不统一也是跨境签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如果各国在技术实现、数据格式和加密算法等方面存在差异,企业在实施数字签名时面临兼容性问题。
跨境签是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的关键工具,不仅能加快全球业务扩展的步伐,还为企业在复杂的跨境交易中提供可靠的法律支持,助力企业在全球化进程中稳步前行。
推动跨境数字身份和电子签名互认对于我国企业出海、推进全球贸易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一家电子认证服务机构(CA),目前亚数正在积极推进电子签名互认,在技术标准方面,目前亚数已牵头发起《信息安全技术 公钥基础设施 电子签名认证证书格式》团体标准研制工作,推动电子认证服务行业的标准化建设。
同时,亚数正在积极与海外电子签名平台及CA展开合作,推动MOU(合作备忘录)的签署,建立跨境电子签名的互认机制。
合规性是企业在国际市场成功运作的基石,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亚数也在同多方生态伙伴紧密合作,推动解决跨境场景中所遇到的一系列合规问题。
展望未来,我们期待为企业全球化战略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持,致力于为企业出海提供更安全、可靠、高效的电子签名解决方案。
如若您对跨境签解决方案及相关技术服务感兴趣,欢迎通过微信与我们联系,我们非常乐意与您进一步探讨如何为您的业务提供支持。